聯系我們 / CONTACT


17743321301
- 手機:13398210167
- 郵箱:360367532@qq.com
- 地址: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長寧鎮四川長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
一根翠竹,千億產業:四川“竹林風景線”之美
新增竹林面積42萬畝,打造翠竹長廊18條394公里,建成精品竹林小鎮10個,竹產業總產值超過605.9億元,較2017年翻番……萬竿挺翠的竹鄉美景正成為巴蜀大地又一張傲人的綠色名片。
新增竹林面積42萬畝,打造翠竹長廊18條394公里,建成精品竹林小鎮10個,竹產業總產值超過605.9億元,較2017年翻番……萬竿挺翠的竹鄉美景正成為巴蜀大地又一張傲人的綠色名片。
▲ 蜀南竹海(圖片來源: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)
四川竹林風景線
竹是重要的造景植物。在四川,最負盛名的竹林景觀品牌當屬蜀南竹海,那片綠濤萬頃、恍如仙境的竹林王國,每年吸引數百萬中外游客前往觀光旅游。而四川的竹林景觀,遠不止蜀南竹海。
2017年,一座設計新穎的現代竹建筑“竹里”在道明鎮橫空出世,傳統工藝+設計美學+川西林盤所營造的詩情畫意,迅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,帶動鄉村旅游蓬勃發展。
2018年,四川省委、省政府出臺《關于推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鄉村竹林風景線的意見》,將長江、嘉陵江、青衣江、渠江等大江大河沿岸,國省道交通干道、城市景觀大道兩側納入重點建設范圍,在**統籌建設翠竹長廊、竹林基地、竹林公園、竹林濕地、竹林新村、竹林小鎮、竹林人家。
2019年,四川從竹林人家、竹林小鎮、竹林大道、竹林景區建設出發,全面構建點、線、面立體竹林景觀格局,共建成翠竹長廊18條394公里、精品竹林小鎮10個、竹林人家35戶。
▲ 蜀南竹海生態屏障(圖片來源: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)
宜賓市打造特色大竹海景觀帶
宜賓市沿南溪“長江**灣”以及越溪河、南廣河、淯江河兩岸栽竹,形成獨具宜賓特色的“三江六岸”竹景觀帶。此外,啟動蜀南竹海、興文石海文旅資源整合,規劃投資27億元,高規格打造大竹海精品旅游環線。
青神縣植入多元竹林景觀
東坡故里青神縣,以竹林景觀為底色,植入多色譜、多品種、多元素的植物和景觀小品,成功打造出“竹里桃花”“竹里海棠”“竹里芙蓉”“竹里院子”等城市系列竹林風景,并以岷江、思蒙河為骨架打造竹林濕地,塑造水上竹林風光。
滎經縣串聯立體竹林景觀
雅安市滎經縣,以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建設為契機,重點打造了龍蒼溝竹林小鎮,建成全長17公里悠然森林竹道、全長34公里熊貓翠竹大道,與周邊龍蒼溝國家森林公園、大相嶺自然保護區、牛背山竹林景區串聯形成立體竹林景觀。
▲ 沐川竹海(圖片來源: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)
據四川省林草局副局長賓軍宜介紹,2020年四川將加快建設步伐,高質量打造復合型竹林景區17個、翠竹長廊23條、竹林小鎮13個、竹林人家50戶,為美麗四川增添更多旖旎翠色,在巴蜀大地寫下壯美的竹林詩畫。
延伸出的四川竹產業
“中國竹編**村”蘭溝村地處青神縣竹編產業園區核心區,共有規模以上竹編及竹文化企業30余家,經銷竹制工藝品商家近百戶。在這里,傳承千年的竹編產業,不僅讓全村人民實現了脫貧奔小康,且正推動蘭溝村闊步邁向鄉村振興目標。
如銀海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入駐竹創業創新孵化園區后,依托“區域品牌+企業品牌”的思路,開創了“竹+基地”“竹+互聯網”等多元化發展體系,大大提升了市場競爭力,2019年實現產值600萬元。
四川省林草局局長劉宏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,從2018年開始,四川正式踏上了竹產業升級之路:出臺竹產業發展規劃,按照因地制宜、分區施策的原則,著力培育川南竹產業發展集群、成都平原竹文化創意區、大熊貓棲息地竹旅游區、青衣江龍門山渠江竹產業帶;倡導竹資源生物質全價利用,加強科技創新,延伸產業鏈,提升附加值;實施集約集聚、融合發展戰略,推進產業園區化、園區景區化、視野**化。
▲ 眉山市手工竹燈籠(圖片來源: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)
以四川眉山市為例,2019年,眉山竹編、眉山竹紙、眉山竹鋼、眉山竹桶四大品牌產業以及竹旅游、竹食品、竹博會等延伸產業,共為眉山市創造65.8億元產值,并成為眉山市傳播東坡文化、展示生態文明、聯通世界舞臺的橋梁。
另外,2019年,四川省竹業綜合產值超過605.9億元,較2017年翻番。同時據相關負責人介紹,到2022年,這一數值將突破1000億元,四川將正式躋身**竹業經濟強省序列。
“竹林風景線”值得借鑒嗎?
四川省通過“新建+改造+保護”方式,與道路、河道、城市公園、產業發展相結合,重點打造翠竹長廊、竹林公園、竹林村鎮等三大竹林景觀,成為一道靚麗的“竹林風景線”。
四川竹資源豐富,擁有慈竹、白夾竹、水竹、毛竹、金竹、斑竹、方竹、三月竹、苦竹等品種,從而因地制宜發展竹產業,從竹資源管護、竹資源開發、竹資源產業化方面,高質量打造竹產業鏈。目前,竹風景、竹文化、竹產業正在這里交融發展。
▲ 成都崇州道明鎮“竹里”
(圖片來源: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)
如四川省這般因地制宜發展竹產業的地區,還有浙江的安吉,從20世紀七十年代以來,安吉竹產業發展經歷了簡單利用、簡單加工、深加工、產業轉型升級四個階段,至今已形成了一個“大綠色產業鏈”。
可見,“因地制宜”很重要,但也不能說四川的“竹林風景線”毫無借鑒之處。如竹資源豐富的產區,也可由當地竹企牽頭,開展竹景規劃設計,建設美麗竹林風景線,參與傳統鄉鎮轉型升級,促進竹林康養小鎮建設;通過竹結構建筑、竹建筑材料、竹裝飾和裝修材料、竹家具、竹餐廚用具等系列竹產品完成產業轉型升級;參與興建標志性**竹居環境及以竹為特色的康養休閑場所,逐步形成以竹元素為核心的民宅和城市建筑改建新業態。
另外,也能利用“竹林風景線”,推進原生態竹林食品產業鏈、原材料穩定供應鏈等打造。
總而言之,我們在借鑒一個案例時,要實事求是,因地制宜,這樣才能找到適合自己及企業的發展道路。
來源:竹聆科技
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。如內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資請注意風險,并謹慎決策